![](http://a.nync.com/.jpg!40)
![](http://img.nync.com/u/2019/05/19/9c25fedc_l.jpg)
记者: 檀志扬
这是一个蓝莓产业之县,这是一个生态蓝色海洋。蓝色,已经成为这个县的现代农业奋进底色。“蓝”天一片造就的“绿水青山”也已成为强县富民的“金山银山”。
荒山坡岗披上了一层蓝装
初夏的微风,带着蓝莓的果香,飘进每一个人的心田,沁人心扉。
5月18日,怀宁县在黄墩镇举办第三届怀宁国际蓝莓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吸引了无数游客乃至国际友人参加。开幕式上,公布了“怀宁蓝莓”全产业链系列标准,并授予“怀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称号。同时,成功跻身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
此外,怀宁蓝莓之乡国际马拉松赛将于5月26日开跑,届时万余名跑友在良田绿水间奔跑,享受一场“洗肺”之旅。
站在黄墩镇境内的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制高点放眼望去,山底下建设热潮汹涌,一个预计投资17亿元,营销物流中心、蓝莓发展成果展示中心、高效种植园、休闲商业街、研发科普培训中心、农民职业培训中心、文化创客中心、农耕文化园、民俗文化街、马拉松跑道、花田景观、花卉种植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观音湖环湖绿道、观音湖生态湿地公园、独秀山公园等。等功能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正撩开神秘面纱。
又到一年蓝莓成熟采摘期。在怀宁县的蓝莓种植基地,阳光下的蓝莓树托起密密蓝黑、青绿、紫红的蓝莓小果,灵秀可爱,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5月18日,周末。来自安庆周边的上万名游客拿着篮子,分布在怀宁县各乡村50多个蓝莓园采摘蓝莓。随着蓝莓广泛种植,全县原来的荒山坡岗几乎披上了一层蓝装,印蓝了天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下午6点,黄墩镇盛丰蓝莓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将刚采摘下来的4吨新鲜蓝莓进行挑拣装盒,装进冷链运输车内,分别送往上海、杭州、南京各大超市,装进市民的“果盘子”。不仅如此,盛丰蓝莓还与几个大牌水果销售平台合作,借助便捷的物流网络,新鲜蓝莓直供长三角地区。“我们有自己的商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每天送到长三角地区超市的蓝莓深受消费者欢迎,每批货刚到,不到一天就销售一空,每天在上海、杭州、南京上空掀起一场‘蓝莓风暴’。”公司负责人王启球高兴地说。
从2017年开始,怀宁县以“游独秀故里、品怀宁蓝莓”为主题,连续举办了三届蓝莓旅游文化节,在国内外宣传推介蓝莓产业,吸引企业投资。“去年6月,黄墩镇还被省蓝莓协会授予‘安徽蓝莓第一镇’称号,产业兴起直接带动了旅游发展。 ”黄墩镇党委书记郝春林说,蓝莓节带动游客50万人次,实现产值1.8亿元,小镇知名度大大提高。县里也在积极谋划,正在积极打造黄墩蓝莓特色小镇,预计项目建成后,能消纳蓝莓鲜果7.5万吨,年接待旅客150万人次。
怀宁县从2004年试水种植蓝莓,蓝莓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在怀宁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如今全县已发展到4.5万亩,其中挂果采摘6000亩。146家蓝莓种植公司发展建立起蓝莓苗木、蓝莓鲜果、蓝莓酒、蓝莓饮料、蓝莓果干、蓝莓糕点等蓝莓全产业链。据悉,今年怀宁县蓝莓采摘基地有近万亩,产量6000多吨,加工各类蓝莓产品近7000吨,产值达18亿元。如今,怀宁蓝莓迎来国内顶级的美誉度,畅销全国。深加工产品还销往新加坡及台湾、香港等地区。
“到2020年,我们全县蓝莓种植面积将扩建到5万亩,鲜果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将超过20亿元。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开放性的蓝莓特色小镇,将怀宁建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为丰富市民的旅游生活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县委书记郭家满说。
如何发挥蓝莓产品用途广、产业链条长,适宜进行精深加工的比较优势,将其转化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怀宁县进行了精心谋划。为擦亮怀宁“蓝莓之乡”名片,跻身长江经济带蓝莓主产县和全国蓝莓规模第一方阵,怀宁县出台了蓝莓产业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就扩大种植基地、提升深加工能力、增强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蓝莓产业集聚等制定了具体的土地、财政和金融政策。
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规模化种植一方面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对种植绝对效益产生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怀宁县瞄准蓝莓深加工,引进、培育了6家深加工企业。
蓝莓是杜鹃科越橘属植物,其果实多汁醇美,香味独特,所特有的蓝莓花青素等物质具有提高视力、抗衰老和防癌等功效,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保健浆果”和“水果中的皇后”,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在美林蓝莓公司展示中心,蓝莓速溶粉、蓝莓果干、蓝莓口服液、蓝莓酒等各种包装精美的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适应消费者对高品质康养产品的需求增加,我们从种植源头开始把控,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法诱捕虫害,打造绿色生态产品。目前正在和江南大学合作,加快蓝莓健康功能产品开发。”美林公司负责人沈修羽说,深加工不仅解决了蓝莓贮存和销售问题,还大大提高了蓝莓附加值,从蓝莓中提取来的蓝莓酵素因其抗老化、抗氧化等功能更受追捧。一瓶蓝莓酵素饮700多克,售价近800元,我们还计划提取蓝莓花青素,挖掘高端加工产品,企业今年可加工消化蓝莓2000多吨。在10000亩基地基础上,沈修羽的公司又流转了90多亩地,围绕蓝莓产业打造一个康养旅游基地。
“县里正在规划建设黄墩蓝莓产业加工园,建成蓝莓果汁、果干、果酱、果酒、花青素等一系列生产体系,形成一个辐射全国的绿色食品产业园。”怀宁县县长余学峰说,今年怀宁蓝莓种植规模、鲜果产量超过全省一半,成为长三角最大的蓝莓种植区。
5月的怀宁,4.5万亩蓝莓种植园将丘陵荒坡装点得郁郁葱葱。“我们农场250亩蓝莓今年开始挂果上市。”黄墩镇50多岁的家庭农场主刘干舟说,这里有深加工企业,还有产业化联合体,种苗、技术、销售有“靠山”,按每亩纯收入近2万计算,一年就可收回200万投资。
如今,地处皖西南的怀宁县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蓝莓在扮靓荒山荒坡的同时,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助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幸福果”。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从采摘蓝莓鲜果到除草剪枝,产生大量的用工需求,进园务工成为怀宁农民的一项可观收入。“蓝莓每亩成本投入约1万元,第三年开始挂果,第四年亩收益1.6万元,第五年可达3.6万元,与传统经济林果比较,亩收益至少增加一倍以上。并且,发展蓝莓,用工量很大。”独秀山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说。
正在基地务工的黄墩镇村民陈素青说,她在基地锄草、摘果子,“基本上一年到头都有活干,一个月大概收入1500-1600元。 ”蓝莓用工量很大,1000亩的种植园,在采摘、除草等高峰期,每天进园工作农民有四五百人。”独秀山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为德说,除了出售鲜果,基地种植的60%的蓝莓用来做蓝莓干等深加工产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去年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怀宁县吸引工商资本的介入,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目前怀宁县的土地流转率达73%,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蓝莓产业在怀宁当地实践着“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2012年,我们以谷泉村王家老屋三个村民组的200余亩山地为基础,农民用公司支付的5年土地租金入股,公司按总股本100万元进行折股量化,共同组建怀宁县盛丰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目前有32位农民成为公司股东。”盛丰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启求说,公司2017年实现利润240万元,预计今年突破300万元。
通过资金入股、扶贫工厂等多种形式,众多蓝莓企业带动当地贫困户加入生产、学习技术,拔掉“穷根”。“蓝莓产业带动怀宁县15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怀宁县农委蓝莓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朱能益说。
为带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怀宁县聚焦聚力蓝莓产业,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股份合作、技能培训、劳务用工、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截至目前,该县通过蓝莓产业“四带一自”发展模式带动全县贫困户2497户次,今年以来带动贫困户增收1000余万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
怀宁县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参股分红,依托蓝莓基地代种蓝莓,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稳定增收。通过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合作发展蓝莓产业带动贫困户1951户,户均增收1266元。还有780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蓝莓企业带动发展,每年获得固定收益3000元。全县蓝莓产业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0人以上,700余户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种植蓝莓1500亩。如今,吃上“蓝莓饭”,美了乡村、富了村民,乡村“蓝色经济”正成为怀宁县域发展的新引擎。
在怀宁县,一个以蓝莓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一个现代化开放型的蓝莓特色小镇、一个以蓝莓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园正在加快推进中。“预计到2025年,蓝莓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产值达到100亿元,把怀宁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蓝莓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示范区。”郭家满信心满满地说。